指導沖刺復習、陪考心理疏導……找個大學生來陪孩子度過高考季,這是繼“狀元餐”“高考房”“高考出租車”之外,今年上海高三家長的助考新“法寶”。記者調(diào)查發(fā)現(xiàn),這些大學生高考保姆,有的來自大學生家教群體、有的來自一些家政中介機構,一周薪酬2000元至5000元。
大學生是高考過來人,他們有高考經(jīng)驗,懂得考生心理,可以在考前給學生加以心理疏導,他們往往也擁有足以應付高考的知識,可以輔導考生學習,這些都是“大學生高考保姆”的優(yōu)勢。
但在我看來,“高考保姆”說到底,仍是家長臨時加給孩子的一道“進補”。不管是“狀元餐”“高考房”“高考出租車”,還是“大學生高考保姆”等等,都容易對考生造成“亂補”——不僅不能較好地減壓,反倒可能加壓,讓考生無法及時“消化”,從而造成“營養(yǎng)不良”,增加心理負擔。
化解學生的考前心理壓力,家長需要多與孩子進行溝通,讓孩子盡可能放下包袱,輕裝上陣;學校也要對考生多進行一些考前正面引導,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來引導學生,給學生減壓。
高考是普通家庭改變命運的重要機會,公眾重視高考,篤信能通過高考改變命運。這樣的重視并沒有問題,但不能失去理智,不能本末倒置。錯誤的“助考法寶”,透露出我們教育存在的問題。當教育真正以素質(zhì)教育、快樂教育為主導,當家長從心理上變臨時的“突擊高考”為平時的“預熱高考”,學生也就不會再有難以紓解的心理壓力,混亂不堪的考前亂象,就有望回歸正常。 |